找到相关内容1057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戒律及其伦理意义

    热,能防息,故名清凉。清凉之名,正翻彼也。以能防禁,故名为。……所言律者,是外国名优婆罗叉,此翻为律。佛教将众生的思想行为分为身(行为)、口(语言)、意(思想意识)三业,“业是“造作之意。不善的“业如火焚身。“用以防非止恶,故其性为“清凉。“律是佛教为维持僧团秩序而规定的种种规律条项,犯禁的行为以“律判断其性质的轻重和进行处罚,故“律能调伏诸恶。佛教之初,“指以自律之心...

    袁升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461576.html
  • 《台湾佛教发展·南台篇》八——高雄佛教法派的崛起

    由于“受日本统治之余毒吗?绝非如此。为什么呢?  因为“丛林规炬的学习,不外两个来源:一是在受大期,由“的戒师们教导;一是本寺或本派的前辈师长亲自指导。可是,在日据时期,龙湖庵仅在昭和四年二九二九),传授过一次“在家菩萨。这是为没出家的人传授的,时间通常数天而已,因此不可能学会太多的“丛林规矩。另一方面,在日据时期出家,有两个方式,可以接受“出家:㈠是到对岸大陆的涌泉寺去受戒...

    江灿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363972.html
  • 《未曾有因缘经》之“饮酒念戒初探

    念戒.... 3  (一)、“的意义与作用... 3  (二)、念戒(ZilAnusmRti)之意义... 5  (三)、关于饮酒... 8  (四)、“饮酒念戒... 11  四、 饮酒念戒之...畏罪的主要因素,或许是觉得,不容易受持,一旦犯戒,就要受罪,而有“罪加一等的畏罪心理。对现代人来说,五戒的“饮酒,似乎不容易受持。人们常为了公务、社交、私事,或是因为国情、地方风俗、习惯、种族...

    周柔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049832.html
  • 《梵网经》菩萨与《优婆塞戒经》大乘比较(上)

    相通,赞叹出家修行容易成就、激励居士勤修戒法,戒经整体内容前后相贯总明戒法受持、便于居上学修等特点。最后提出这二部戒经在授受、学修上的状况、疑难,希望引起重视,并有进一步的讨论。   一、简述...《善生经》、《优婆塞戒本》,是世尊为善生长者说大乘优婆塞戒(在家)的经典,收在《大正藏》第二十四册,现唯存汉译本。全经内容分集会、发菩提心、悲、解脱等二十八品。其中,“受戒品为本经的重心。   ...

    觉灯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2679931.html
  • 《中国禅学》第一卷管窥——为了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

    受戒。因此,弟子们为纪念这一盛事,而取名为《坛经》,而另一种,则是契嵩的“说法坛说。日本的大多数学者,考虑到《坛经》与“无相、《戒坛图经》等的联系,可以说大多倾向于“戒坛说。因此,日本学者们...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的思想;(4)“坐禅原不著心,亦不著净,亦不言不动的思想;(5)“无相思想。其中,后面的四个部分一以贯之都是“自性般若思想。笔者认为,(3)里面的“无相为体、(4...

    [日本]斋藤智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363151.html
  • 《佛遗教经》简介

      《佛遗教经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,这就是大家熟悉的“序分、“正宗分、“流通分。   本经,佛陀先从尊重“的重要性谈起,并扼要地点明“相,接着提出了修行过程中应该对治的烦恼恶业,诸如放逸、懈怠、睡眠、嗔恚、傲慢、谄曲等障道之法。之后,强调了“修集出世间法知足、无求、静修、精进、摄念、禅定、智慧等的重要意义。最后,表明“常当一心,勤求出道,是为遗嘱的真正目的之所在。   全文,...

    正如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3453901.html
  • 十善为总相戒.十善摄一切:(摘录)

    十善为总相戒.十善摄一切:(摘录)   (按:十善业如此重要,这就是净空老法师让我们学习《十善业道经》的原因。希望大家终身受持。)   △《大智度论》所说∶“十善为总相戒,又说∶“十善则摄一切。十善是世间伦理的根本,是佛教七众别解脱的根本,也是菩萨的根本。   △十善法的内容,虽仅身三、口四及意三的十条,而其涵盖层面则可浅可深,可狭可广,并且在凡则凡、在圣则圣、遇小即小、遇大即大,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91957835.html
  • 深层意识净化疗法

    《深层意识净化疗法》  佛教的传统禅修有三大修学:“、定、慧。从纵向来看是由“(粗浅外在身心意识身、语、意的被动净化)生“定(精深内在身心意识的主动净化),由“定生“慧(对生命本真的如实体验),这样的修行之路使成为持修定生慧。从横向来看,或由“,或由“定,或由“慧,一门深入,皆可达真实的存在。这是因为佛教是不二之说,即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是身心如一、事理如一的主客双泯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23367509.html
  • 禅修猫

    得到很好的照顾,年轻自负的新方丈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,误以为“安抚黑猫是该寺的传统而加以“继承,这才造成了几百年来“以盲导盲,师徒相承的独特禅修方式。佛教界中争论了两千多年的“小小又何尝不是如此?佛陀当初依据印度的风俗习惯,因事制戒,随犯随制,对症而制,戒条也因此逐渐增加。然而,随著时空的变化,对“小小作适当之修订和调整,更似确保僧团适应当今社会、健康发展的明智之举。如果我们不寻根溯源...

    净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1274670.html
  • 酒与“儒、佛、道三教文化

    ;有的受过“大的道士也只是吃“小荤——吃酒、葱、姜、蒜、蛋、奶等,而且酒是可以作供品的。早期的道教戒律并无不饮酒的条规。金代全真道兴,丘处机始创传戒制度,入道者必须受戒才能成为道士;明末清初王常月创全真丛林,全真道龙门派声势大振,该教的《初真戒律》、《中极》、《天仙大成》等合称“三堂大,多达数百条,其中大量吸收了佛教五戒(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)和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,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3080516.html